1806年,大量公眾參加了于巴黎舉行的全國工業品展覽會,展會上,阿伯拉罕-路易·寶玑先生研發的一項卓然發明令參觀者倍感驚嘆。五年前,準确地說是共和九年獲月7日,即1801年6月26日,這位制表大師獲授一款新型調速器的專利:陀飛輪 (Tourbillon)。作為制表史上最偉大發明之一的保有者,每年6月26日,Breguet 寶玑品牌都會邀請腕表愛好者、品牌擁趸和收藏家共同慶祝陀飛輪日。每逢此日,世界各地的寶玑精品店皆為消費者提供機會,探索品牌作品系列,并進一步了解這一獨特的復雜裝置。
寶玑博物館珍藏時計作品 寶玑No. 1176陀飛輪懷表
陀飛輪的起源
在阿伯拉罕-路易·寶玑先生的一生中僅出售了35枚陀飛輪時計。這一機密數位本身即昭示了創制這一獨特機械構造所需面臨的極端復雜程度。該項技術雖于1801年獲得專利,但自1795年至1805年,該項技術歷經了不少于10年的試驗與研究。曾經,人們習慣将鐘表垂直佩戴于身,制表大師們為此投入大量心血以尋求抵消地心引力對擺輪運動造成負面影響的有效方案,于此基礎上提高鐘表走時的精準度。随後,寶玑大師靈感湧現,将擺輪、遊絲以及擒縱機構(擒縱叉和擒縱輪)置于一個圍繞軸心旋轉的籠框之中。根據籠框及其零件的雙重旋轉之感,寶玑大師為其賦予“陀飛輪”之名,該命名源于一個被遺忘多時的概念:行星圍繞恒星所做的單軸旋轉運動。